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一年级作文 >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文素材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文素材

年级:小学一年级作文   字数:4687   作者:   时间:2025-03-05

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文素材,欢迎阅读。

【导练命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时代领路人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警示人们,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条件,是人类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对上面两段话你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抄袭、套作。

【立意角度析】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文明中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的根基,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交融创造出多么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带给我们多少绝美的诗篇,这是文人的杰作,更是自然的馈赠!诗意田园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应当留在我们的生活中,永驻我们心中。

二、敬畏自然,顺应规律。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对大自然持一种敬畏的态度,视天地若神灵。今天,我们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眼光来看,自然运行亦有它的规律,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空间,才能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加美好。敬畏自然,我们就不会杀鸡取卵,就不会竭泽而渔,就不会焚林而猎!

三、危害自然,等于自戕。当逐利之心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人们便开始无端索取。为了矿产暴利,人类毁了多少山川;为了多产粮食,人类毁了多少森林;为了压低成本,人类污染多少水源;为了口腹之欲,人类灭绝多少物种……但是,人类最终得到的是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泥石流、癌症村、传染病……这些告诉我们:与自然作对就是自戕!

四、纠偏改错,绿色发展。人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具有分析、思考和纠错的能力。尤其是发展中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正认真反思、及时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更新观念,纠偏改错,倡导绿色发展——这正是在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优美,让人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

【素材小贴士】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为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做好四件事:一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二是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素材析与用】

新时代领路人用高屋建瓴的语言、饱含感情的字眼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可见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厚重分量;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我们就更应该读懂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背后所饱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论述

恩格斯指出:“当一个资本家为着直接的利润去进行生产和交换时,他只能首先注意到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作为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足够用一个世代时,他们怎么会关心到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状况与危害作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描述和深刻的揭露。

【素材析与用】

恩格斯的这段话深刻揭露了在利益驱动下人们因过度索取而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和利用都会一定程度上使自然被污染、被破坏。气候变化、雾霾肆虐、水土流失……无一不是过度消费自然的结果。人类当克制自己的利欲!

三、绿色发展就是可持续性发展

新时代领路人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高度融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进程中,必须深刻认识绿色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绿色发展同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相互关系。

【素材析与用】

所谓“绿色发展”,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求得的发展。它有别于过去那种不计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只有绿色发展,我们才有可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新发展理念要达到的美好的生活境界。

【导练命题二】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个角度看,一方人也在养育着一方水土。

自然养育了人类,自然给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人类又在养育着自然,自然的发展无不带有人类生命的印迹。自然给了人类生命与家园,人类给予自然反哺与回馈。“地灵”孕育出“人杰”,“人杰”又造就了“地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永葆生机,人类方可生生不息。

【立意角度析】

一、大自然哺育了人类。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地理气候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导致思想、观念、文化、性格的不同。可以说,一方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物产丰盛的土地,必然会养育出一方身心健康、活泼向上的人!正如江南人的温婉、塞北人的豪放、高原人的刚毅莫不是一方水土养育的结果。

二、人类应当反哺自然。美好的环境可以培育出优秀的人物。同样,优秀人物亦懂得反哺那片哺育自己的大地,使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好。那些学成归来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出力流汗的学人、那些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和恶劣的生态环境而辛勤付出的劳动者、那些致力于恢复绿水青山碧云蓝天的生态保护者都是一方水土的养护者,都懂得回馈自然!

三、人杰地灵相得益彰。自然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母与子的关系——有了健康的自然,才有健康的人类;人类发展,又应当回馈自然,进而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如孟子所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正是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

四、亏欠自然终害自己。总是有人将自己视为大自然的主人,对各种自然资源大肆索取,恣意挥霍,结果酿成了各种自然灾害——诸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疾病肆虐,土地荒漠……这正是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之后大自然给人类的惩罚,最近流行的新冠肺炎,追根溯源,也是人类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招致的恶果。亏欠自然终害自己!

【素材小贴士】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美好生活的前提

《孟子·梁惠王上》中写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素材析与用】

孟子的这段话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一个道理:人与自然只要和谐相处,我们就会获得不竭的物质源泉;而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就可以发展文化教育,就可以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可以赢得社会的安定祥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二、自然给了我们太多,我们须怀感恩之心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雷毅认为,大自然承载着许多价值,如生命支撑价值、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基因多样性价值、历史价值、文化象征价值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有客观存在的价值,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自然的价值确定了人对大自然的义务。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需倡导三种态度。一是倡导一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二是倡导一种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三是倡导一种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在从自然中获取生存必需的资源的同时,不忘反哺自然。

【素材析与用】

雷毅教授的这段言论告诉我们,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温馨家园,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们从大自然获得了所有滋养我们身心的东西,我们唯有善待和反哺自然才对得起大自然的付出。

三、中国最美丽的沙漠,以治沙成果而闻名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

浩翰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沙海茫茫、金涛起伏,由北面以不可遏制的凶蛮滚滚而来,到这里却戛然而止,俯首在黄河岸边、香山脚下,形成了一个宽2025米、高200米、倾斜60度的大沙坡,沙坡头由此而得名。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来,王维更是在此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

真正让沙坡头享誉世界的,还在于其辉煌卓越的治沙成果。为了确保西北交通大命脉包兰铁路畅通无阻,从1956年开始,勤劳智慧的中卫人民与治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一道艰苦探索,创造出以“麦草方格”为主的“五带一体”综合治沙工程体系,化沙海为绿洲,一举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的光荣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

【素材析与用】

防沙治沙,让沙漠变为绿洲,让沙坡头成为中国最美的沙漠,这是中国人反哺自然、优化自然的突出业绩。能取得这一成绩,在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和领导,在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治沙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辛勤努力。防沙治沙,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环境更美好。

四、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还生活环境以洁净

从2025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处理。没有垃圾分类和未按指定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行为都会被罚款和行政处罚。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

【素材析与用】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既可以将垃圾中的“宝贝”送到它应该到的地方,节约了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又减少了垃圾产量,减轻、减少垃圾污染,洁净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人生活着,必然时时产生垃圾,实行垃圾分类说到底是在维护净化养育我们的大自然。

以上就是好学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文素材,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好学生。

评论 (0)

最新作文
[读后感]

以幸福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25-03-17
[想象]

青春秘方

2025-03-17
[读后感]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25-03-17
[想象]

谁把“嗯嗯”拉在我头上

2025-03-17
[读后感]

我们要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公民

2025-03-17
[读后感]

知荣辱讲文明

2025-03-17
[读后感]

平分生命读后感

2025-03-17
[读后感]

亲情与生命——读《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有感

2025-03-17
[想象]

宇宙的探访

2025-03-17
[想象]

践行中国梦-我的校长梦

2025-03-17
精选作文
[叙事]

出卖影子的人

2025-03-17
[叙事]

想家的灰灰

2025-03-17
[叙事]

那一片星星

2025-03-17
[叙事]

满月公主

2025-03-17
[叙事]

孔雀公主

2025-03-17
[叙事]

绝佳拍档之精彩片段

2025-03-17
[叙事]

绿色家园,有你有我

2025-03-17
[叙事]

种下我的梦

2025-03-17
[叙事]

被遗弃的照片

2025-03-17
[叙事]

眼睛爱发酸的女生怎么当女王

2025-03-17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