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高中一年级作文 字数:4976 作者: 时间:2025-03-05
以汉服为主题的作文,如今,汉服成为不少年轻人喜爱的服饰,穿汉服出游甚至成为时尚风潮。关于汉服的作文要怎么写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以汉服为主题的作文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以汉服为主题的作文吧!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汉服就像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随着历史长河向我们翩翩走来,爱美的女孩无不为之倾倒。
我从小就是个汉服迷,汉服在我心中早早地扎下了根。小时候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我总会找出妈妈那些色彩艳丽的丝巾披在身上,装模作样地模仿演员表演。有时候我演得正开心,妈妈突然推门而入,我便会怔怔地看着她,嘴里咿咿呀呀的,等妈妈走进看到那一地被我翻得乱七八糟的衣物时,就会气急败坏地抓住我教育一番,我怯怯地连连点头,但我对汉服的热爱日益增长。
到了初中,我有手机之后就更方便去了解汉服的各个方面了。在我存下一笔小财后,我就在网上买了我人生中第一套汉服及配饰。到货的那一天,我兴奋地冲下楼去迎接我的“汉服大礼包”。我小心翼翼地撕开快递包装袋,郑重地将襦裙从包装袋中拿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忍不住地将它往身上比了又比,往脸上蹭了又蹭,将它平摊在床上后,它散发着一层淡淡的光芒,仿佛可以带我重回大唐。我学着教程穿好襦裙,过程中的精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等我在胸前紧紧地系上了一对双儿结,披上大袖衫,这才算是我穿好了汉服。看着镜中与平时截然不同的自己,我彻底被惊艳到了。
我一开始只眷恋它的精美,后来在了解到它背后文化底蕴时,我被深深吸引了。停不住脚步地去了解它。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老舜,定型于周朝,完备于汉朝,它拥有了四千余年的历史。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等地区服饰均借鉴了汉服的特征。
曾经的汉服在中国有着崇高的地位,它的作用并不是普通的遮羞取暖,早已上升到文化层面了。在《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故称华。”中国也因此有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2025年,一位先生穿着自制汉服上街,吸引了无数人,因此汉服复兴便开始了。一个个喜欢汉服的兄弟姊妹聚在一起,一个个节日活动也在人群中传播开来。2025年4月7日,第二届“中国华服日”在西安隆重举办,千千万万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袍齐聚在一起,好不热闹。汉服也早已出现在外国街头,走上时装周,向全世界人民宣扬中国文化。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看着镜中身穿汉服的自己,我不由地心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我爱你,汉服!
《左传》有言:“中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在古时,华美的汉服曾经被上升到和礼仪一样的高度,其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向世界展现东方大国的繁荣。
然,近日一所大学寝室几位女生,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在课内外均着汉服,却遭到不少批评,何以如此?原其因,其未能理性面对传承。
试问,古时有何人能每个时辰均汉服加身?且不言宽大的汉服会对饮食、劳作造成什么不便。日日着汉服赴学者,非纨绔即膏粱,而如《送东阳马生序》所言,“蕴袍敝衣处其间”者,大多能潜心于学业。而今却效行古时富家子弟,若是耽于华美衣着,这与当下追逐名牌之流者有何区别?
面对此事,很难让人不忆起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他意识到宽大臃肿的汉服诸多不便,于公元前302年颁令,效仿胡人衣着,最终强国雄兵,诸侯列立其次。自此之后,汉服便逐渐成为礼服,更多地在祭祀、朝拜、迎大宾时发挥作用。而今却荒唐地时光倒流回赵武灵王之前,将不便的汉服作为日常服饰,岂不是贻笑大方?
或有如是说者:近几年韩国颠倒是非地将汉服申遗,她们这是保护传统文化之举。然君不见,这么一个要靠抢占他人文化来提高自己存在感的小国,可曾能翻起什么大浪?《菜根谭》中有言,“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想来,不妨将韩国视作跳梁小丑,汉服始终都将是华夏的智慧结晶,而我们在彰显大国气度的同时,应理性传承自己的文化。
怎样称得上理性传承?循其本,“理”立一字,处其时,行其事,不逾矩。当下,我们应以不影响学业与生活为前提,在闲暇之时,可着汉服参加诸如汉服于江边漫步,轻风拂面回味古时的诗情画意。同时,可喜的是,近日我们也看到了中央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发布的关于加大汉服影响力和宣传力度的文件,也更让汉服一步步走进21世纪华夏儿女的生活圈。可见,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不需要没日没夜效仿古代身着汉服,而是应理性面对传承,理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将汉服中蕴含的文化积淀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她记得,自己是有生日的,只是别人都不记得了。
最开始,她由树的枝叶而来。后来,它从简单的衣物再变得华贵。有一天,她得知自己有一个名字,叫华裳。
她从远古而来,带着洗尽铅华的厚重感走来,历经几千年,从以前到现在,从以前人人穿戴到现在无人认得,尽管她的容颜没有丝毫变化,可现在,却没有人再记得她的名字。
她从历史的夹缝中存活下来,三百多年的断代有幸她仍然存在,她记得自己最正统的样子。也记得自己最沧桑的面貌,她可以是各种模样,可那同样屈辱的三百多年,竟让人不再记得她!
人们不再认得她,把她与少数民族服装归为一类,可却无法回答出“汉族的传统服装是什么”这个问题。
她本已不再抱希望,可有一年啊,她看见繁华街市中,终于有人记起了她!
她远远看见有一群少年,身着汉装,他们无惧于路人投来的惊讶目光,挺直身子缓缓行走在帝都的繁荣街道。
若问她的生日,她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在那几千年前,人们懂得穿衣蔽体的`时候,她便诞生了。有一个人为她起了一个名字,名叫华裳,又被人们称为——汉服。
汉家有衣,名曰华裳。
她不只是存在于汉朝,她是属于汉族的衣裳,她历经千年,也拥有完整的服装体系。在祭典、成人礼等重要节日,她被细分为曲裾、袄裙;日常生活中,她叫褙子、襦裙,也可以是直裰、深衣、直裾、圆领袍等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她现在被四十多万人知晓,她笑着开玩笑道:“每当一个人记起我,他记起我的那一日,便是我的生日。”有那么一群人,会在某一天的早晨或下午说一句:“汉服,生日快乐。”
汉服是一种民族服饰,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素来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
小时候,看见电视剧里头戴凤冠,身穿霞帔的王昭君携着琵琶,罗裳轻盈,笑靥明丽,一身如烈火般的汉服占据了我的视线。电视剧里的王昭君头插一根镂空的金簪,点缀着点点珠饰垂下,手腕带着绯红的珠链;我看见王熙凤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身上穿着缕金穿花大红炮,我被这种服饰深深吸引了。但是,当时年少,并不知原来那就是汉服。
上了初中,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汉服,那是一套白绿色的襦裙。当我穿上的时候,仿佛自己穿越到了那万千繁华的唐朝:车水马龙的.长安街,一群穿着汉服的唐朝人士,少女们头上带着晶莹剔透的簪子,腰上带着高雅脱俗的禁步,有说有笑地在长安街上走着,就像诗人杜甫写的《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终于,我鼓起勇气穿着汉服和妈妈一起出门,妈妈欣喜万分。艳阳高照,我和妈妈并肩走在花园里,收到了不少不解与不屑的眼神,甚至耳边还有一些人窃窃私语,我似乎成了人群中的异类。这时,我难过,伤心,甚至有点难堪。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小女孩,她眨巴着亮晶晶的双眼对她妈妈说道:“姐姐的那套衣服好美呀,我也想要。”那位阿姨也跟我搭话并向我打听这件衣服。我一一进行详细地介绍,现如今也有不少汉元素的服装,更显日常的服饰。就这样我们有说有笑地结伴玩了一天。
随着兴趣的加深,我对汉服的了解愈发深入。汉服主要分为:裙裾,襦裙,袄裙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以飘逸洒脱之感。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而汉服最典型的为深衣,孔子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
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都谱写着华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而现在,汉服男儿的潇洒俊朗,汉服女儿的巧笑盼兮,难道都只能去历史书中寻找了吗?
汉服蕴藏着如此多的历史文化结晶,可为汉服复兴而努力的人只有少数的同胞,甚至在他们宣传汉服时,还遭到了无数的冷眼,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心痛呢?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更不愿我华夏衣冠就此消失,我希望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骄傲。
小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国家传统的服装其实是汉服,但是我见穿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后来长大了一些,我还特地从网上搜了一下国家的汉服,我发现,她是那么的美。汉服就和古代电视剧中的服装感觉长的差不多,我感觉很漂亮,因为之前看电视时就特别喜欢里面女主的服饰,有的时候我都特别想穿。
后来我从某家卖衣服的网站里,搜了一下“汉服”,然后就去看了一下评论,发现有好多买汉服的都是因为“cosplay”,而不是纯粹的自己想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不过在别的一些国家,如果家庭中有大型活动,家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要穿上自己的服装,而这样我认为可以很好地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而且传统汉服这么美,为什么不穿呢?于是我从网上买了一套,虽然自己还小穿上有些不伦不类的,不过我想肯定会有适合它的人,长大一些总是可以穿的。
汉服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先传承下来的,而到了我们这里我们更不应该毁了这份文化不是么?我想,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愿意这么做。
所以我希望真的可以有一天,我们拾起手中的汉服,穿上它,不仅仅是为了“cosplay”。
传统汉服,真的很美,它这份文化需要我们传承。
在厦门日报读者节上,我欣赏到了“中华秀色”汉服展。
汉服展开始了,一个身着金色旗袍的厦大女教授款款登台,她的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弹奏一曲优美的琵琶曲,听着如细水长流。
接着上台的两位女子,一位身着红色上衣,下摆是米黄色的',头发左边插着一对粉红色的挂饰,蝴蝶型的坠子下有两颗圆珠,右边有一个金色的錾子,錾子的形状是一朵芙蓉花,可漂亮了;另一位则身着素色长袍,手持一把扇子,看起来彬彬有礼。
再下来是两位穿着襦服的人,一位身着粉色长裙,长裙上有一层纱,上面绣着紫色的小花,分布在腰间和裙摆,腰上有一个蓝色的蝴蝶结。另外一位也穿着长裙,上身是红色的,腰到脚腕为黄色,脚腕以下又为红色,腰间有一个红色的蝴蝶结。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穿着华丽汉代婚礼服制的一对男女。娇媚的新娘一袭红色绣着金凤凰的霞帔,一颦一笑动人心魂。俊朗的新郎相貌堂堂,棕色的深衣略显严肃,大红的外衣突显喜庆。他们展示了古代婚前习俗:男女双方都要让对方剪下自己的头发,装在红色的小布袋里;接着双方要用葫芦先独饮一瓢,再用葫芦喝交杯酒,然后把两半葫芦合并,代表同舟共济幸福美满。
欣赏汉服展,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古典之美。
在除夕夜,我得到了一套汉服。穿上它,就好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小美女。
先说说上衣。上衣的穿法是把三对红绳分别系起来。粉色纱布缝在白色衣服的外面,纱衣上绣着一些花、草、果实和小鸟。花是红褐色的,果实是红色的,小鸟是橙黄色的,草自然就是绿色的。粉色的纱布上还点缀着一些银色的小星星,古典中带着一些梦幻的色彩。两只袖口上分别绣着一只金光闪闪的凤鸟,凤鸟的旁边飘着两朵彩云。瞧,凤鸟们正飞向蓝天、飞向太阳、飞向光明、飞向希望。看来,这汉服还包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心。
裙子的样式与韩国人裙子的样式十分相像。都是裙子上有两条长短不一的布条。我的裙子大体是红色的,两根布条是粉色的。
到了冬天,天气转寒,当然不能少了披风,古时候,其实叫斗篷。披风内侧都是雪白的绒毛。外面是粉色的,绣着花纹,也是粉色的。两旁还绣着金色的鸟。
因为疫情,这个春节的年味都体现在这套汉服里了。希望疫情可以早点过去,让我们重新回到平常幸福的日子。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以汉服为主题的作文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