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小学小升初作文 字数:2063 作者: 时间:2025-03-05
引导语:说到陶渊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大家还了解哪些关于陶渊明?下面是小编整理他的生平及作品和家族背景家庭成员,我们一起阅读了解。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1]”,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浔阳柴桑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52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陶渊明作品:
《停云(并序)》卷之二诗五言《形影神(并序)》
《时运(并序)》
《荣木(并序)》
《赠长沙公族祖并序》
《酬丁柴桑》《九日闲居(并序)》
《答庞参军(并序)》《归园田居五首》
《劝农》《游斜川》
《命子》《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归鸟》《乞食》
卷之三诗五《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口》《答庞参军(并序)》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连雨独饮》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移居二首》
《还旧居》《和刘柴桑》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酬刘柴桑》
《己酉岁九月九日》《和郭主簿二首》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于王抚军座送客》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与殷晋安别(并序)》
《饮酒二十首(并序)》《赠羊长史(并序)》
《止酒》《岁暮和张常侍》
《述酒》《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责子》《悲从弟仲德》
《有会而作》卷之四诗五言《拟古九首》
《腊日》《杂诗十二首》
卷之五赋辞《感士不遇赋(并序)》《咏贫士七首》
《闲情赋》《咏二疏》
《归去来兮辞》《咏三良》
卷之六记传赞述《桃花源记(并诗)》《咏荆轲》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读〈山海经〉十三首》
《五柳先生传》《拟挽歌辞三首》
《扇上画赞》联句[2]
《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疏祭文《与子俨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从弟敬远文》
《自祭文》
家族背景家庭成员: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据《命子》诗,安城太守之说似不确。他序他的`先世都提到官职,而到其父时只有“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数语)。母亲是当时名士孟嘉的女儿。他还有一个庶母,弟敬远和程氏妹都是庶出。他的父亲和庶母都早死,生母似活得久些。弟妹也都早死,留有侄儿靠他抚养。原配夫人在他三十岁左右死去,续弦翟氏,帮他做农家操作。
他有五个儿子,似还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几次丧事,还遭了一次火,家庭负担很不轻,算是穷了一生。从早年就爱生病,一直病到老。他死时才五十余岁(旧传渊明享年六十三,吴汝纶定为五十一,梁启超定为五十六,古直定为五十二,从作品的内证看,五十一二之说较胜)。
当时一般社会情形很不景气,他住在江西浔阳柴桑,和一般衰乱时代的多数乡下读书人一样,主要靠种田过活,境况非常窘迫,人口又多,收入不能维持极简单的生活。迫于饥寒,只得放下犁头去求官。他的第一任官是京口镇军参军,那是他才二十三岁左右(晋隆安三年),两年后,奉使到江陵;同年冬天,母亲去世,他居了两年忧,到了二十八岁那年,又起来做建威参军,第二年三月奉使入都,八月补彭泽县令,冬十一月就因为不高兴束带见督邮,解印绶归田。
总计起来,他做官的时间前后不过六年,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从二十九岁弃官,到他五十一岁死,二十余年中,他都在家乡种田,生活极苦,虽偶得朋友资助,还是有挨饿乞食的时候。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所引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即使诸多著名的伟大诗人也曾受到他的影响。唐代著名世人李白不愿巴结奉承权贵的自尊不屈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朝诗人高适也曾想要学习陶渊明辞官归隐山林的做法,远离世俗利益。不仅如此,陶渊明的诗歌也给后人带去了精神支持与鼓舞。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与清朝诗人龚自珍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赞美陶渊明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因他而得到的感悟。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显示了他对于桃花源的向往,而他的桃花源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世中有不少文人学者对陶渊明提出的桃花源社会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此种社会的向往与歌颂。就例如著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经用自己的作品对那般安定和谐的桃花源社会表示赞赏,而对与之相反的现实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感慨。
陶渊明在给后世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他那舍弃所有归隐山林,逃避现实的态度也给后世之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后世中颇为有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晚年退隐山林,而在那期间他非常喜爱陶渊明以及他的诗歌,但实际上那只是他在超脱世俗的陶渊明那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