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小学三年级作文 字数:707 作者: 时间:2025-02-28
电影文学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一个年轻的品种。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文学创作欣欣向荣,一派生机。1956年,丁洪、赵寰、董晓华三位编剧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董存瑞》,代表着新中国十七年电影文学的最高成就。根据电影剧本《董存瑞》拍摄的同名影片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董存瑞》是新中国传记影片的巅峰之作,导演郭维功不可没。功不可没的还有影片的三位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电影《董存瑞》的成功,首先在于电影剧本《董存瑞》在塑造人物上的卓越成就。三位编剧都来自部队,但他们谁也没有和董存瑞一起生活过,连面也没有见过,也没有参加过隆化战斗。1952年春天,他们接受创作任务后,深入到董存瑞的家乡、部队,走访了成百的人。在访问中,他们也注意观察董存瑞的战友们,和董存瑞的指导员郭成华和战友郅顺义成为挚友。大量生动丰富的材料,对于编写一个电影剧本,可以说是绰绰有余。接下来就是从何处下手。编剧之一的丁洪说:“经过研究,我们确定:必须根据董存瑞同志的实际材料和具体情况出发,力求真实朴素,绝不过分渲染、臆造英雄形象。选取那些能够深刻表现董存瑞的思想、性格而又是我们自己在过去的生活中所经历过或体验过的材料,否则,哪怕是很惊奇动人,也坚决舍弃。”(丁洪:《我们是怎样创作<董存瑞>电影剧本的?》,原载于《大众电影》1956年第5期)《董存瑞》的作者以平视的角度,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剧本中的董存瑞,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天生的英雄,而是一个在战斗中成长的真正的战士。剧本通过若干个生活片断,真实展现了董存瑞的成长过程。
故事片《董存瑞》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相当成功的作品,比较完美地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