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高中一年级作文 字数:1457 作者: 时间:2025-02-28
第一次看到央视节目:谢谢了,我的家,当时就感觉耳目一新,极具震撼力。迄今为止,该栏目已播出13期,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做客直播间,直抒胸臆。精彩是无需多说了,嘉宾的语言、理念,时光瓶寄语各有千秋。
我思考的是:为何央视黄金时间突然多了一个这样的节目?他对中国人的生活,乃至“三观”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没事的时候就想一想,倒也感悟了很多。第1期,名人伟人文人军人的后代,回忆家族过去,讲述家风正气,优秀的民族文化,铸就了他们的灵魂,薪火相传。我要先说,谢谢了,央视10套节目,为你们的创意而鼓与呼。家对每一人影响是重要的,没有一个人不对家有着深刻的留恋与回忆,这是一生永远燃烧的情怀,即使是暴风骤雨也无法浇灭这熊熊的火焰。
“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无法将我从那里赶出去。”这话说得够酷、够味、够坚决的。那么,就让我们看一看家的内涵是什么。“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而房屋等物质全部可成为“庭”就这个概念来说,后者又是微不足道的补充。”这是现代网络的语言。那么中华民族,我们的先祖是怎样认识家的呢。家风、家学、家训、家规、家行、家教、家礼等等,用家字组成的词汇近500条,涉及内容之广,令人咂舌。难怪习近平总书记说治国先齐家。
优秀的家庭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的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这种印记最初就是来自于家庭。养不教,父之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当然也是家的过错,家教直接影响人的“三观”。对此,我想起了母亲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
小时候,我有爱听故事的习惯,晚上就寝前父母不讲一个故事不睡觉,这个习惯直到我十一二岁能完全独立看书时为止。有一次,母亲给我讲了一个至今难忘的事,让我纠结了很长时间。故事大意是古时候,有个坏小子不好好学习,吊儿郎当不务正业,一天终于惹下滔天大祸把人打死了,秋后问斩押赴刑场时向行刑官提了个要求,最后看一眼母亲。母亲悲悲切切的来了,可逆子要吃奶,善良的母亲含着热泪撩起了衣服,结果逆子张嘴竟把乳头活生生咬掉一个,大呼:当初你要是好生管教我,今天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当时母亲不失机宜的教诲了我几句。家教不严,走向社会难免人渣;家教不严,家里准保会有畜生。就这一点来说,于大,对社会无益多而害,于小,对家庭不利而多舛。一个把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是不能给国家做栋梁的。
关于家中孝敬,又让我想起了一则新闻故事。某年某月某天,一个新闻媒体报道了山西一个家庭悲剧。老母亲自己在乡村独自生活,四个做公务员的儿女都不常回家,结果母亲饿死了!试想,这样的公务员这样对待生他养她的母亲,他们会怎样为人民服务,可想而知。
千千万万个家风,形成社会之风;千千万万个家训家规,融入到了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思想道德建设从家做起。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习近平总书记在曾经的团拜会上也背诵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讲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我看,家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记住,家的优秀文化,不可不传承。他家的优秀文化,不可不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