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高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896 作者: 时间:2025-02-28
今晨7时,我们离开淮安向18公里以外的淮阴市前进,一路沿着古运河走。古运河的水变得比在高邮、宝应境内要清澈得多。前面冠一个“古”字,也许是此段运河的水道、河床保留了隋唐时的旧貌罢。水清则是因为离长江远了,长江水带进的泥沙,早在前段运河中给沉淀了。
我打听到汉大将军韩信的“钓鱼台”和“漂母祠”都在很近的地方。古之幽情,欣然前往,逐一瞻仰之。这也是合乎我的性格的。自儿时的我,就崇敬历代在文治武功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的人物,如今恰遇此千载难逢之机遇,且又顺道而往,岂能错失良机!
出得淮安城西门,向北折上公路仅一里半路程处,便是汉代被封为淮阴侯的韩信从前钓过鱼及受漂母食物的所在地。该处在古运河东岸,内有一湖,水草丰茂,正是钓鱼的好场所。淮安市人民政府已在此修整了“韩侯钓台”、“漂母祠”、“千金台”,并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可惜我去时时间尚早,“漂母祠”未开门,只能在外面粗略地看了看。我凭记忆想起了从前在古史中看到的一些有关韩信的故事。
韩信少年时便有雄才大略。但因生活穷困以钓鱼为生(且又受过当时恶少之“跨下之辱”)。有几次未有鱼获,几乎饿死。当时常在河边漂麻织布的一老妇“漂母”,常以饭食赠韩信果腹,使之得以免死。韩后来替汉高祖刘邦攻城略地,为建立西汉王朝立下大功,被封为“淮阴侯”。韩信不忘少时漂母的救命之恩,特地回归桑梓以千金赠还漂母。此乃以德报德,真丈夫也!漂母死后,还为其造了“漂母祠”以资纪念。如今的“千金台”、“漂母祠”、“钓鱼台”乃是记述这段故事之历史文物。
又及:据说后人在韩信墓前刻有一段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上联是说韩信弃项羽改投刘邦后不得重用,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追来了汉朝四百年江山。后来又是萧何诱使韩信进入长乐宫,被刘邦之妻吕后所杀,寥寥十字,概尽韩信一生。
我在韩信故居处拍了三张照,分别为“漂母祠”、“钓鱼台”、“千金台”。三者皆为外观,内里则无从见得。惆怅思绪良久,终于离去。一路深为韩侯惋惜:如果没有漂母,就没有韩信;如果没有韩信,就不会有刘邦的西汉王朝;而韩信终为刘邦的老婆所杀。
快乐的时光总短暂的不一会春游便结束了。我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韩信故居。